
10月28日消息,英伟达计划对诺基亚进行10亿美元的股权投资,引发了市场对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产业融合的新期待。
诺基亚将以每股6.01美元的价格向英伟达发行约1.66亿股,交易完成后英伟达将持有诺基亚约2.9%股份。
一石激起千层浪,诺基亚股价在周二美股盘中直线拉升。截至美东时间13:00,诺基亚股价盘中一度触及8.100美元,涨幅超过27%。
根据双方协议,英伟达的芯片将用于加速诺基亚5G和6G网络软件的开发,同时英伟达还将探索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中应用诺基亚数据中心技术的可能性。
诺基亚过往以销售移动网络设备闻名,如今正大力进军数据中心领域,这一转型策略已初见成效,助力诺基亚在上季度实现超华尔街预期的业绩。
今年早些时候,诺基亚还以23亿美元收购Infinera公司,进一步扩充其面向AI数据中心的网络产品线。
近几个月,英伟达持续展开大规模投资:不仅宣布将向OpenAI投资最高100亿美元,还向自动驾驶公司Wayve和Oxa、金融科技公司Revolut以及AI企业PolyAI等投入数十亿美元。
此外,英伟达还计划与德国电信共同投资5亿美元建设新数据中心。
不过,英伟达对诺基亚的投资,绝非简单的财务行为,而是全球两大技术巨头在人工智能与通信技术交叉领域的战略卡位。
诺基亚凭借在5G基础设施、端对端解决方案及Bell实验室前沿研究的积累,与英伟达的GPU算力、全栈AI技术形成完美互补。
一方面,英伟达可借助诺基亚的全球电信网络布局,将其AI能力渗透至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等核心场景。
另一方面,诺基亚能通过英伟达的芯片架构优化基站能效,为6G研发注入新动能。
这一合作将深刻重塑通信设备行业竞争格局。
当前,爱立信、华为等头部企业正加速推进“通信AI化”,而英伟达与诺基亚的结盟,有望催生新一代AI原生网络设备。
例如在Open RAN领域,英伟达的Aerial平台与诺基亚的ReefShark芯片组结合,或打造出软硬一体的智能基站方案,大幅降低运营商部署成本。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双方或将共同定义未来网络标准。
从当前5G-Advanced向6G的演进过程中,AI驱动的高效频谱利用、智能网络自治将成为核心竞争领域。
而英伟达的CUDA生态与诺基亚在3GPP的标准话语权相结合,可能形成难以突破的技术护城河。
从“连接赋能”到“智能内生”本次合作所折射的,远不止两家公司的技术互补,更是全球科技产业底层范式的“换轨”。
通信网络正从“尽力而为”的传输管道,升级为“零延迟、零摩擦、零边界”的AI原生基础设施。
目前,诺基亚MX Industrial Edge平台已接入全球超1200家工厂,可实时处理工业视觉、运动控制等对延迟敏感的负载。
英伟达Omniverse则通过USD(通用场景描述)技术,将物理世界实时镜像到云端。
双方将MX Edge的工业协议栈融入Omniverse,相当于为每条产线配备“数字孪生副本”,实现毫秒级闭环控制。
这意味着,工人戴上AR眼镜就能查看设备“未来三秒”的故障预测,并远程召唤维修机器人。
这种“工业元宇宙”一旦通过诺基亚的5G-A专网规模化部署,仅单个工厂每年可节省的停机损失,就有望成为边缘AI网络较早实现变现的“现金牛”业务。
诺基亚在物联网、工业4.0领域的布局(如MX Industrial Edge平台),与英伟达的元宇宙愿景(Omniverse平台)形成共振,双方或共同构建支持数字孪生、全息通信的下一代网络架构。
这种融合正推动三大趋势加速发展:
首先是算网一体化。
英伟达BlueField-3 DPU可直接接入诺基亚的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核心网,将“计算”转化为可随流量动态伸缩的“网络函数”。
当突发大模型推理需求出现时,DPU能在50毫秒内将基站侧GPU算力弹性扩展至200 TOPS,无需额外建设数据中心。
其次是服务智能化。
诺基亚AVA AI每年处理超200PB网络数据,叠加英伟达NeMo框架,运营商可在72小时内“拼装”出专属AIaaS(AI即服务)。
从5G语音降噪、工业缺陷检测到城市级视频语义搜索,均按API调用量计费。
最后是终端云化。
双方联合验证的“6G全息通信”原型,能将120公里外的手术台以亚厘米级精度投射到医生眼前,动作延迟低于5毫秒,彻底打破云端与终端的算力边界,使自动驾驶、远程手术、XR协同设计等场景从“演示”走向“量产”。
这场技术融合正在被推动着迈向“区域集群”时代。
美国《芯片法案》提供的390亿美元补贴、欧盟《数字罗盘》2030年目标,均要求关键技术实现“在岸可控”。
英伟达通过注资诺基亚,将GPU封装、测试及部分基带ASIC后道工艺迁入德国德累斯顿、芬兰奥卢等欧洲晶圆厂,既满足欧盟“本土制造占比≥20%”的招标要求,又分散了对亚洲封测产业的依赖。
更深远的示范效应已显现。
AMD宣布与爱立信成立“5G-Edge联合实验室”,英特尔携手沃达丰在西班牙建设Open RAN+IPU白盒站。
全球正快速形成北美、欧盟、东亚三大技术集群,各集群均拥有从芯片、设备到云栈的“内循环”生态。
对跨国企业而言,未来任何网络招标,都不再是单纯的性价比比拼,而是“技术标准+区域主权”的双重准入考核。
三重暗礁尚需防范尽管合作前景广阔,双方仍需警惕三大核心风险。
首先是技术整合复杂度。
英伟达的GPU架构与诺基亚的ARM基站芯片存在异构计算挑战,需解决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全栈优化问题。
历史教训表明,科技巨头跨界合作常因技术路线冲突受阻(如英特尔与诺基亚昔日合作的MeeGo系统失败)。
其次是监管不确定性。
欧美反垄断机构可能关注双方在边缘AI市场等关键领域的份额叠加情况,需提前开展合规评估,必要时开放部分技术接口以维持产业生态平衡。
更严峻的挑战在于网络安全与数据主权。
当AI深度融入通信网络,系统攻击面将呈指数级扩大。
诺基亚需将其经全球验证的NetGuard安全框架与英伟达的Morpheus网络安全AI平台深度融合,构建覆盖设备、网络、云端的零信任体系。
同时,面对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等合规要求,双方应建立数据治理联合委员会,确保跨境数据流动符合GDPR标准。
此外,文化与供应链差异也暗藏风险。
英伟达硅谷团队的快节奏、高期权激励文化,与诺基亚芬兰团队低调、流程导向的风格存在冲突。
GPU加速卡采用台积电4nm工艺,而诺基亚基站ASIC仍依赖格芯22nm工艺,二者供应链节奏差异显著。
而且英伟达计划将CUDA-X生态闭源嵌入诺基亚基站,这一行为可能触碰欧盟反垄断红线。
当然,如果双方设立“One Team”整合办公室,由欧盟、美国双重法律团队提供支持,并承诺持续支持开源O-RAN接口,将可能会降低监管阻力。
无论如何,英伟达10亿美元入股诺基亚,都是5G-AI融合时代的一声“发令枪”。
这让资本市场清晰看到:当算力与网络在硅片层面实现协同,物理世界即可被实时“编译”,进而催生边缘智能的全新市场。
不过,高溢价背后,仍隐藏着估值透支、文化冲突与巨头围剿的三重暗礁。
对投资者而言,短期可把握行业β行情,中长期则需密切关注订单落地、商业模式转化等。
总的来说,可以通过期权工具对冲回撤风险,并以“联合研发—排他合同—生态补贴”的逻辑,验证这场“世纪联姻”能否从资本故事转化为实际盈利。
若能跨越整合障碍,诺基亚的估值天花板将不再受限于传统通信设备的“硬件逻辑”,而是迈向AI定义世界的“生态宇宙”。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不慌实验室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